布牧小酒馆
布牧小酒馆

First Blood -> Dominating -> Wicked Sick -> God Like -> Holy Shit


  • 首页

  • 分类

  • 关于

  • 归档

  • 标签

客户至上的亚马逊-记两封Jeff Bezos致股东信

发表于 2017-04-15 | 阅读次数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美国时间本周三发表了2017年致股东信,信中转载了1997年股东信(亚马逊1997年5月15日时股票上市)并重申了当年信中的 “DAY 1”的文化理念,同时他给出了亚马逊保持“DAY 1”的做法:客户至上(customer obsession), 直面客户(Resist Proxies), 拥抱趋势(Embrace External Trends), 快速决策(High-Velocity Decision Making)。

让我们透过股东信来看看这20年如1日亚马逊的思考及做法。

1.亚马逊的创业激情

1997年年底,亚马逊已服务超过150万个用户,收入1.478亿美元,增长了838%。这仅仅是贝索斯的华尔街离职的贝索斯创业发展3年的成绩。97年信中出现的DAY 1的句子是“But this is Day 1 for the Internet and, if we execute well, for Amazon.com.”在说明了当年业绩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后说出这句话,深深感受到了创业者的对事业充满希望的激情。“我们做了什么,这让我们感觉很好,而更兴奋的是我们正做着想做的事。”(We feel good about what we’ve done, and even more excited about what we want to do.)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把他成为事业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啊!

2.亚马逊的理念

当初亚马逊成立的出发点是为商务人士节省金钱和宝贵的时间,通过个性化服务及在线商务来实现这一出发点。当年信中提到的亚马逊长期发展的理念中,第一条就提到顾客至上,之后才是致力获得长期的市场领导地位(long-term market leadership),重视现金流,用股票期权留住人才。

当年亚马逊招人必须三者兼备:长时间激情的工作(work long),抗压能力强( hard), 学习能力强(smart)。

“口碑仍然是最强大的客户获取的工具。”(Word of mouth remains the most powerful customer acquisition tool )这是互联网乃至线下生活中促使交易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由口碑及重复购买的相互转变奠定了亚马逊长期的市场领导地位。

3.保持“DAY 1”的做法。

DAY 2是什么?是停滞,无关紧要,衰退,死亡。如何避开进入DAY 2是贝索斯关心且思考的问题,他提出了客户至上(customer obsession), 直面客户(Resist Proxies), 拥抱趋势(Embrace External Trends), 快速决策(High-Velocity Decision Making)这四点。

耐心尝试,接受失败,植物种子,树苗保护,加倍投入,这一些都是发生在最开始的时候。(Staying in Day 1 requires you to experiment patiently, accept failures, plant seeds, protect saplings, and double down when you see customer delight.)最让客户上瘾的文化是创造所有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

大公司往往为了追求结果往往会过程代理,但与客户接触的部分不能代理,因为了解客户,了解市场才是你保持竞争力的主要动因。

现在的趋势: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machine learn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我们需要擅长快速识别和纠正错误的决定。因为正常决策在获取信息的70%以下就要做出,假如等到收集到90%,市场可能已经不是你的了。不同意并承诺(disagree and commit),给予执行者更多创造空间,即使决策者认为这不是可行。团队错位及时纠正,让团队中的发言权保持在一个水平上,避免在决策讨论中过多消极保留意见。

最后再一次跟我们阐述取悦客户是最重要的。

原文链接: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018724/000119312517120198/d373368dex991.htm?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sec.gov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

写于 2017/4/15 布牧

自学笔记-Node.js

发表于 2017-03-31 | 阅读次数

Node.js开放知识体系图


首先感谢极客学院的课程,这里写下自学的笔记及学习的感悟等。本文禁止转载及商用。

一.预备知识(本阶段主要介绍JavaScript的一些基本知识。)

1.Node.js编程:JavaScript的语言基础(学习时间:2017/3/31)

1.1 语法

​ 标识符(变量名/函数名/对象名/对象的成员名/函数参数):大小敏感、匈牙利命名法(类型+表意)

​ 严格模式:首行(“use strict”;),var定义变量,不能动态绑定,不能删除变量,不能重名、不能八进制

​ 注释与语句:(”// “or“ / 回车 /”),一行一条语句,代码块(大分号),分号结尾

​ 关键字与保留字

1.2 数据类型

​ 变量(省略Var会变为全局)

​ 数据类型的分类

​ 简单数据类型:Undefined(无定义变量)/Unll(缺少对象)/String/Number(整数和浮点数,E)(Number.Max_VALUE,MIN_VALUE,Infinity,isFinite())(NaN,isNaN())/Boolean(判断,true,false)

​ 复杂数据类型:Object()

​ typeof(操作符):检查数据类型

1.3 操作符

​ 一元操作符:只能操作一个值的操作符。前置后置,递增递减

​ 位操作符

​ 布尔操作符:非!,与&&,或||

​ 四则运算操作符:

​ 关系操作符:===(全等,包括类型);==(普通等,不包括类型)

​ 条件操作符:var a=(a>b?a:b)

​ 赋值操作符

​ 逗号操作符

2.Node.js 编程:语句、函数与变量(学习时间:2017/4/1)

2.1 语句

​ 条件语句:

1
2
3
if(numAge <= 12){
//语句
}
1
2
3
4
5
if(numAge <= 12){
//语句
} else {
//语句
}

​ 循环语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while(布尔表达式){
//循环语句块
//同时修改布尔表达式的结果
}
do{
//循环语句块
//同时修改布尔表达式的结果
} while(布尔表达式)
for(var i=0; i<=numMAX; i++){
//循环语句块
}

​ 分支语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switch(表达式,变量或值){
case 值或表达式:
//语句
break;
case 值或表达式:
//语句
break;
default:
//语句
break;
}

​ break与continue:

​ label语句:

2.2 函数

​ 基本使用:定义(fuction sum(numA,numB)var sum = funtion(numA,nummB)

​ 参数 arguments/按值传递

​ 特点 匿名函数;回调函数;属性方法

2.3 变量

​ 基本类型的值

​ 引用类型的值

​ 定义、定义提取、全局变量定义、常量定义后不变

3.Node.js 编程:ECMAScript 引用类型(学习时间:2017/4/2)

3.1 Object 类型:作用(功能单一、传输数据、保存数值和方法)、初始化(构造函数、字面量方法)、访问

3.2 基本包装类型:Boolean类型(对象)、string类型(slice取值、indexOf、trim去掉空格、toLowerCase、replace)、number类型(toFixed保留有效数字,toExponential科学计数、toPrecision)

3.3 Global 对象:单体内置对象 Global(Infinity/NaN/undefined/null)

3.4 Math 对象:Math.PI/Math.E/Math.SQRT2;Math.ceil()/Math.floor()/Math.round()

4 Node.js 编程:ECMAScript 数组(学习时间:2017/4/3)

4.1初始化和检查:array [1];检查 instanceof/array.isarray()

4.2 转换与排序: 转化Object.key(obj).length;str.split(“ “);tostring();join(“ “)

​ 排序sort(),revers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var arr = [11,2,3,23,55,412];
function compareAB(a,b){
if(a > b){
return 1;
} else if (a === b){
return 0;
}
}
arr.sort(compareAB);
console.log('after sort: ', arr);

4.3 栈和队列操作:

栈:push()加入;pop()取出

队列: shift()从头部取出;unshift()添加到头部

4.4 其它操作(介绍数组引用类型中,数组的连接、切片,以及数组成员的删除、插入、替换、索引查询、迭代和归纳等操作)

concat();slice()不影响本身;splice()影响本身;IndexOf、lastIndexOf;every()/sonme()/forEach()

二、基础知识(本阶段介绍了什么是Node.js,以及怎么运行其应用程序。)

1.初识 Node.js(学习时间:2017/4/4)

1.1 认识 Node.js

1.2 Node.js 与 JavaScript 的关系

1.3 Node.js 的特点

学习仍在继续,不定时更新

​

每日一句

发表于 2017-03-31 | 阅读次数

​ 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约翰·D·洛克菲勒

窗外

发表于 2017-03-26 | 阅读次数

很久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思维如同枯井已激不起一丝波澜了,今天写这篇希望它能成为水引,让这口井不断涌出水源。——布牧写于丁酉年癸卯月辛亥日(2017/3/25)。

春晓睡醒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三月,春风随着夜里淅淅沥沥的雨撩动我那颗蠢蠢欲动的心。我,又一次裸辞了,这一次是希望能找到值得all-in的事业。但就这样三月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如同酣醉般的虚度。慵散的小日子过得忒悠闲,而这场雨带来的春风,却让我精神了。窗内韶华依旧,窗外春风已过万重山。是的,生活的压力会在不经意间如春风这样伴随着某一件临时发生的事情到来的,而如果不早点添衣保暖,终究会感冒生病的。

过年时候,见到父母双鬓上如同白霜般的白发,看着父母讲话时候露出的假牙还有仅剩的残牙,心里触动了,这些年我给父母的关怀太少了,反而父母到现在还是像对待长不大的小孩般对待我。我想我也许得有所担当,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点关怀,这就萌生了我想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的心。而她,一个让“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的人。她又不想离开这都市生活。这让我迷茫了,在现在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面对现实,望着河对岸,找不到船,却不肯迈出一步游过去或者拿起斧头到旁边的竹林造筏。

在这一段闲下来的时间,每天看着新闻,大部分穿梭于宿舍与图书馆,希翼在书中找到一丝想法、一个方向。仿佛还寻不到……

窗边凝望

窗中独自起,帘外独自行。

起身来到窗边,窗外在这场雨这阵风过后,遍地都是落叶。树上的叶子在风中轻盈的跳舞,肌肤感受到春的气息。

熟悉的气息,让我思绪回到一年前,第一次离职的我。当时我觉得在一个公司待了三年,是时候换换环境,了解整一条产业链,为行业的变革尽自己的一份力。现在想来,天真而又充满理想。第一次感觉很失落的时候,依旧是春天的3月,从上海回来广州的那天。外面依旧是淅淅沥沥的雨,春风吹着仿佛想抢走我手中伞。在外滩附近徘徊着,那会感觉有种挫败感,回程的时候飞机还停飞,听着同住的大叔抱怨着航班,那时候支撑着我的就是她。来到这韩国公司工作,我现在想来,目的其实就是想学习非公立医院的销售。非公立渠道,其实这也就是做生意,各行各业其实共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到坚韧、变通、努力、不断总结……这些是作为一个好的销售需要具备的。在某一天在跑市场的路上突然感触到,要是我现在做这个市场,在韩国企业是没有晋升可能的,那等我30多岁的时候要是做不下去而出来了,也是从零开始。与其那时才开始,不如现在就开始!这就让我步入向往自己的路上。

嗒、嗒、嗒,雨又下了,撑着伞到外面走走。

思绪搏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窗外春雨依旧下,行人依旧匆匆准备着上班,路边卖粥粉的阿姨依旧在忙碌。春不应该就是如此生机勃勃么,年轻不就应该敢想敢干么?未来会是怎么样,我也说不清。目前的路要怎么走,我想应该是找一份工作,同时寻求做自己事业的机会。每天计划,爱惜自己的时间,每段时间尝试新鲜的事物,保持好奇心,注意身体。

不知明年的春季我会如何感慨,但是我相信,我会有自己的路努力去走。

(加油吧,希望在明天,逝去在昨天,努力在今天,每天都做好自己!)

Hello World

发表于 2017-03-18 | 阅读次数

我的第一篇博客


很激动的写下这些文字,我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诞生了。

布牧

布牧

5 日志
4 标签
知乎 email
© 2017 布牧
由 Hexo 强力驱动
主题 - NexT.Muse